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2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8-06-20
  

  • 全选
    |
    经济与管理前沿探索
  • 孙坚强, 徐瑶锃, 杨科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8, 20(3): 1-11.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18.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究我国居民食品的物价传导路径和传导机制,并拓展结合线性与非线性格兰杰因果检验进行两阶段的实证检验。研究发现:①食品价格存在两条基本传导路径,第一条是“农林牧渔初级生产”直接传导至“消费者消费”,第二条是“农林牧渔初级生产”传导至“食品加工生产”最后到“消费者消费”;前者传导顺畅,但后者传导阻滞,与价格干预的非对称和加工环节的弱市场结构有关。②食品初级生产环节与加工生产环节存在单向的需求反馈传导,与消费环节存在双向的成本传递和需求反馈传导,加工生产环节与消费环节存在单向的成本传递传导。③初级生产向加工生产传递成本受阻,与生产订单的契约性和期货性以及农业价格保护有关;初级生产向消费环节传递成本顺畅,与食品的需求弹性缺乏和消费者议价力低有关。④消费环节对初级生产存在需求反馈,但对加工生产不存在反馈,即初级生产环节对于消费需求冲击存在价格响应,但加工生产环节则不存在价格响应。研究同时发现食品价格传导呈现线性和非线性特征,且非线性传导特征更为明显。
  • 刘乃郗, 韩一军, 刘邦凡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8, 20(3): 12-25.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18.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理论模型推导与中国农业生产的实证检验,在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同时包含水土资源的数量外生约束与质量内生约束的中国农业内生增长模型,通过理论推导论证农业生态治理能够改善资源尾效,提高农业长期均衡产出增长水平。随后使用1994—2014年中国种植业的生产数据采取3SLS进行估计并通过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耕地与水资源质量提升1%,农业产出增长速度分别至少提升0.38%与0.12%,耕地与水资源的增长尾效改善0.595%与0.346%,而最低提高的长期增长水平可得收益为生态治理投入成本的3倍以上。
  • 王爱虎, Tanattarat Takurakiat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8, 20(3): 26-35.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18.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启动,拥有独特地理优势的泰国成为重要枢纽。中国与泰国之间国际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泰国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提升提出了客观需求,为此,有必要对泰国物流业发展的优劣势进行客观评价。以中泰物流业为研究对象,从物流竞争实力和物流竞争潜力两个维度构建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中国与泰国2000—2016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对中泰两国的物流发展实力、物流发展潜力和物流绩效指数等进行了对比分析,进而从泰国的视角提出了突破物流业发展瓶颈、实现快速发展的相关建议。
  • 王燕青, 武拉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8, 20(3): 36-50.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18.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对“保险+期货”模式的产生、发展、运作模式等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运用2015年和2016年课题组在辽宁省义县和吉林省公主岭市、梨树县的微观调研样本(330份)描述性统计分析农业生产者的市场风险认知及管理手段;了解农户对“保险+期货”模式的认知及参与意愿,并运用Logit二元离散选择模型研究农业生产者参与期货价格保险的影响因素。模型结果显示,种植收入比重和政策补贴变量在1%的显著水平上通过检验,地域虚拟变量在5%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农户是否租入土地变量在10%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可见,种植收入高的农户和正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农户未来参与试点的意愿更强,政府是否补贴及农户地域分布变量同样影响农户选择。
  • 政治与哲学
  • 刘刚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8, 20(3): 51-55,91.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18.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西方生命神圣论是反对安乐死的人所依赖的重要的伦理道德准则。在他们看来,上帝的存在是这一准则的基础。在西方的价值观念中,生命神圣的原则有着很浓的犹太-基督传统。这个传统的经典理论认为,人的生命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的,生命的权利是一项基本的和不能被随意剥夺的权利。生命拥有内在的尊严可以使其免于不必要的伤害,同时也不能随意伤害别人。
  • 张建喜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8, 20(3): 56-65.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18.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托克维尔的“民主”概念首先指向一种社会状况和形式,而非政治制度,并认为现代社会本质上是一个身份平等的民主社会,它与“前现代”的贵族社会有本质的区别。这个意义上的“民主”概念又非常接近古典思想中的“整全”政体观,即它还包括人们的社会关系、思想情感和观念这类灵魂事务。因此,从贵族社会向民主社会的逐渐演进、从身份不平等到实现身份平等就是托克维尔所谓的民主的革命。这个革命同时意味着人的地位及其思想观念的根本变化,而推动这场革命的动力则包括来源于历史规律和上帝意志的直接动力,涵盖教会的作用、工商业的兴起、科技的发展与知识的传播和普及等在内的社会动力,以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为核心的政治动力,以及内含于民主社会的以正义性价值为标志的根本动力。分析这些动力间的相互关系,其中根本动力是最为重要和根本性的。
  • 吴业国, 吴祖昱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8, 20(3): 66-72.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18.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诬告行为是以匿名举报为主要形式,捏造虚假事实,意图让被诬告者遭受违纪处分甚至刑事追究的行为,与因情况了解不全面或认识偏差而导致的错告、检举失实行为有本质区别。诬告行为可能对被诬告者的生活和精神造成一定的损害,同时也浪费公共资源,扰乱党政机关正常工作秩序。诬告行为的产生是监督权利的异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党内政治生态的不平衡。研究发现,诬告者可能因外界刺激引发自身内心的不满,借助于尚不完善的制度体系,实施诬告这一恶化政治生态的行为。完善举报制度,正确行使监督权利,提倡实名举报是减少诬告行为的有效对策;建立澄清保护机制,健全责任追究制度是维护被诬告者的重要举措。
  • 公共管理
  • 文宏, 陈路雪, 张书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8, 20(3): 73-80.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18.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历经改革开放40年的探索,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高度流动性的新型网络社会逐步取代以往相对封闭的社会体制,各类社会风险因素聚集,成为危及社会稳定秩序的风险。通过梳理CNKI数据库中的文献,运用可视化软件进行量化研究,发现社会稳定风险在概念演化中,研究深度逐渐专业化,研究视角聚焦于公共管理领域,研究理念由严控转为疏导;关注的领域包括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征地拆迁、重大事项、群体性事件等;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社会稳定风险关注的核心问题,扩大公众有效参与、发挥多元主体治理优势成为应对社会稳定风险的重要环节。未来研究热点可能出现在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科学方法、邻避事件的中国情境等方面。
  • 吴克昌, 谭影波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8, 20(3): 81-91.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18.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根据2002年和2014年的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分析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前后关怀照顾、主要经济来源以及医疗服务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变化。研究发现,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减弱;充裕的经济条件以及完善的医疗服务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性增加。在经济资源和服务资源方面,社会保障给老年人带来的正面影响较大,但这种积极效应有所减弱;在情感资源方面,家庭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积极作用仍然难以替代。
  • 曹静晖, 刘娟, 胡伶俐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8, 20(3): 92-99,128.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18.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全国地级市党政官员正职职务任期的研究发现,地方官员任期制的执行虽解决了终身任职,却陷入了任期长短不一和调任频仍的困境,即已由固定任期权变为弹性任期。这种权变不可避免地对官员行为产生深刻影响,既激励官员提高经济绩效,也带来施政上的短期行为、各自为政、决策责任模糊和腐败盛行等弊端。究其原因,既有国家和上级掌控人事,官员以“小步快跑”策略急于晋升的主观原因,也有现行任期任用制度提供机会空间的客观原因。治理地方官员任期制的执行困境,应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以固定任期为主,辅之弹性任期,保持任期的相对稳固,合理塑造官员激励,引导官员行为,推动政府长远规划。为此要引导官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扩大官员选举中的民主,设计协调统一的制度体系,完善官员任期政绩考评体系和监督约束机制。
  • 法学
  • 刘敏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8, 20(3): 100-107.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18.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欲解决以物抵债纠纷的规则适用问题,关键在于科学认识以物抵债所涉范畴,以及代物清偿理论中的要物性。应从当事人的意思出发,按照债之更新与债之变更予以区分适用。当事人具有消灭原有债务意思时,应认定该协议为债之更新,旧债归于消灭。当事人不具有消灭原有债务意思时,按照债之变更予以裁判,新债与旧债并存。受学说继受的影响,学界与实务部门不加反思地接受了代物清偿的要物性。从中国的实践来看,有必要重新阐释代物清偿的要物性。在当事人达成以物抵债协议且未如期履行的情况下,应认定为间接清偿,债务人可择一行使。代物清偿,不过是间接清偿的结果。
  • 魏远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8, 20(3): 108-122.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18.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域内外实证数据的对比,我国短期自由刑存在以下问题:审前逮捕率高,拘役刑适用率低,无形中推高整体刑期,并使部分短期自由刑前移至判前阶段;3年以下有期徒刑约占所有刑罚的85%,但缓刑适用率低,犯罪人实际入监比例高;单处罚金等短期自由刑的替代性措施几乎未适用,可供选择的刑罚间欠缺协调。因此,推进我国短期自由刑的非刑罚化改革,可以尝试提高单处罚金刑的适用率,引进借鉴易科处分制度、附条件缓刑,扩大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范围,并建立前科消灭制等制度。
  • 建筑美学
  • 魏峰, 唐孝祥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8, 20(3): 123-128.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18.03.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书法艺术的审美共通性,是艺术审美共通性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对二者的审美客体观照,从外在的形式进入物象深层次的情感体悟,从感知为基础升华到感悟意境,从审美态度的形成、审美感受的获得、审美体验的展开再到最后实现审美的超越。分析审美活动过程的整个心理历程共通性,有助于加深对建筑艺术与书法艺术的审美共通性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