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1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0-04-15
  

  • 全选
    |
    经济与管理前沿探索
  • 王 晓 任文松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 12(2): 1-5,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爆发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不仅席卷了美国,而且蔓延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其原因之一在于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漠视。企业治理结构的缺陷、信息披露的不对称、信用评级的不负责任、创新过度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发生。金融危机的发生也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即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该兼顾职工、消费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充分顾及经济的平稳运行和企业的永续发展。对此,企业应该积极应对,借“机”发挥,充分利用好发展之机、合作之机、苦练“内功”之机、挖掘人才之机,凝神聚力,以负责任的态度,善尽社会责任,勇往直前渡过“寒冬”,迎接“春天。”

  • 王永梅 刘国英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 12(2): 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知识经济下财务报告面I临的新问题和财务报告的发展困境,提出了基于事项法会计的数据库企业报告是财务报告变革的趋势。通过相关利益群体背景下企业报告的有效需求分析框架,份析了影响企业报告变革的因素。

  • 崔 毅 赵韵琪 杨丽萍 赵 兵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 12(2): 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科技的金融投入与科技产出的效益进行评价,并对DEA测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影响广东科技与金融结合效益的主要原因是科技的金融投入的结构与科技产出的阶段不相协调以及金融投入资源的管理效率较低。

  • 万良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 12(2): 14-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中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缓解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功能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由于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并不具备功能实现条件以及存在较严重的利益输送问题,因此不仅无法缓解下属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反而使其加重。非国有控股公司比国有控股公司面临更大的融资约束,地方国有控股公司比中央国有控股公司具有更大的融资约束。

  • 张家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 12(2): 2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债权担保证券(CDO)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创新产品,因其在信用风险管理和丰富投资品种方面的优势而获得了广泛运用。在CDO市场发展的近2O年历史中,有大量文献研究CDO产品的定价和风险度量,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模型,但没有一种模型或方法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接受的标准模型,更缺乏一个统一框架来分析这些模型。因子方法因其计算效率、包容性和开放性而成为最佳选择。在因子方法框架下,分析并比较了现有主要的CDO定价模型和风险度量方法,并提出进一步扩展的方向。

  • 许业友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 12(2): 26-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沪深300指数样本数据,用高斯核密度法估计了样本的经验分布,证实沪深300指数收益率序列的分布具有超出峰度和偏度,收益率的波动率有聚类特征,采用正态分布拟合沪深300指数收益率序列出现较大偏差。引入L6vy过程中的Meixner过程对市场进行建模,并对样本数据进行了拟合。实证结果表明:Meixner 过程能较好地拟合样本数据的超出峰度、偏度和厚尾现象。

  • 向 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 12(2): 3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民间金融活动处于一个无序的阶段,组织形式混乱,金融产品匮乏、方法单一。由于相关法律和政策的缺失、监管制度的不完善、股权结构的不合理、运作模式的僵化、缺乏有效的平台等导致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缓慢。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理顺股权结构、创新运作方式、调整监管模式、拓宽融资渠道,打造资源的整合平台,以促进农村民间金融的健康发展。

  • 法学
  • 郑少霖 余爱云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 12(2): 35-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美国作为世界上反垄断法律体系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其民用航空市场经历了从严格管制到放松管制,再到全面完善的过程。本文首先对这三个阶段相对应的反垄断法律体系构建过程进行分析,然后论述我国民用航空反垄断法律体系的发展历程,最后通过比较分析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民用航空反垄断法律体系,结合中国的发展现状,对我国民用航空反垄断立法及实践提出了建议。

  • 建筑美学
  • 唐孝祥 徐凤娟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 12(2): 4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整理、分析国内现有的关于建筑艺术与戏曲艺术审美共通性的研究,发现该领域的学术研究总体上还不丰富,已有的研究集中于二者作为审美客体之间的共通性:艺术发展的相互推动,艺术创作的联动相通,艺术境界的共通追求,以及从声学方面对建筑和戏曲共通关系的分析。关于主体的审美追求、审美情感、审美体验等方面的共通性还较少涉及,值得深入研究。

  • 郦 伟 何蔚荣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 12(2): 45-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奥格登和里查兹符号三角形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建筑意识形态批评的符号学模型,并将其应用到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建筑批评分析中。通过对批评实践中意识形态批评维度的深入分析,探讨“鸟巢”批评文本中意识形态维度的变化,以此折射当代中国建筑批评中意识形态维度的演变,并对此进行批判性反思。

  • 文化学
  • 黄有东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 12(2): 52-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讨论东西文化问题而引发大规模文化论战和极力主张“全盘西化”而闻名的陈序经,对中国现代文化学的创建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中国最早提倡并积极建设“文化学”的先驱之一,对现代“文化学”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在对“文化本身”的研究中,以《中国文化的出路》为源点,以《文化学概观》四卷本为结点,用一套颇有特色的范畴和命题,建构起了他自己的现代文化学体系。

  • 周建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 12(2): 57-62,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l840年鸦片战争揭开了我国文化安全保卫战的序幕,一百多年来,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着国际和国内双重挑战。在国际上,经济全球化带来文化全球化并冲击民族文化,WTO规则和国家软实力竞争威胁我国文化安全;在国内,文化生态、文化创新能力、文化产业、文化资源、文化内容、文化信息等都面临着安全威胁。因此,我国应对文化安全的对策只能以文化创新来发展文化产业;保持文化的民族性;以文化立法;制定国家文化信息技术标准来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维护中华文化遗产的解释权;实施文化外交,弘扬中华文化。

  • 史学
  • 穆 静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 12(2): 63-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五代军阀争相收养义子,这种风气的出现乃“因时之隙”,是特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特殊现象。军阀收养行为的根本目的在于壮大自己的力量,以期在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其收养手段多样,假子们的家庭地位与政治地位亦存在巨大差异。但无论其个体境况如何,五代军阀养子风气大盛,对军政与时局皆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它培养、吸纳了众多的军事将领;暂短地抑制和有限地改善了骄兵悍将难以节制的局面;另一方面,为数众多的军阀假子们逐渐成为一种特殊的政治力量参与到争霸战中,使五代军政斗争显现出巨大的破坏性与独特的复杂性,时局更加动荡不安。

  • 周孟雷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 12(2): 70-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张之洞在晚清长期出任督抚,处理了大量教案,形成了独特的教案政策。张之洞严格遵守条约,镇压反洋教斗争;同时,依照条约,维护主权、保护人民利益。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张之洞的教案政策不可避免地带着两面性。这种现象的产生,是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与抗争在张之洞思想中的一种反映。

  • 语言学
  • 吉灵娟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 12(2): 75-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昆曲曲词的意境美是创作主体借助意象组合的修辞手段体现的。昆曲曲词的意象组合方式有助于源语受众体验曲词意境之美,而曲词译文的意象组合方式有助于译语受众体验曲词意境之美。通过自译的版本来检验交际性对等与经验主义审美的融合在曲词意象翻译过程中的作用,这一原则使原文的意境美与译文的意境美实现了最大限度的统一。

  • 高等教育
  • 李 鹏 李雪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 12(2): 83-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构建中国特色的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福利模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从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福利6s管理、福利实施路径、福利保障体系三维度对此问题进行了阐述。呼吁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管理者重视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福利投资,建立并逐步完善教师心理健康福利长效机制,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 许 斌 唐柏林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 12(2): 88-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选取四川省某高校的五名来自汶川地震灾区的大学新生进行了个案访谈,并进行了定性分析。研究从校园生活满意度、校园关爱度、惊恐维度、自信维度、自尊维度、目标维度、人际关系维度等视角分析了灾区大学新生入学后的心理状况,并提出参考意见。

  • 韩春远 宋绍兴 喻红霞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 12(2): 94-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攀岩锻炼对提高大学生的身体自我认知能力的实验研究,发现攀岩锻炼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对身体的自我认识和评价,提高健康水平和个体的运动能力知觉等,并能进一步提高个体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结合攀岩教学训练实践的启示,阐述了在攀岩教学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内容与运动负荷,激发大学生认识体育、实践体育的热情与兴趣,从而活跃校园文化,增进身心健康,提高教学质量。

  • 邬 智 王德林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 12(2): 80-82.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文化机制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根本途径,质量文化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与灵魂。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但其中的质量文化建设较为薄弱,因此,应以质量文化建设为重点,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政策法规体系,强化质量意识,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推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