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2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1-05-15
  

  • 全选
    |
    马克思主义研究
  • 张自永, 吴宏洛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1, 23(3): 1-7.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21.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创办的《新莱茵报·民主派机关报》和《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统称为《新莱茵报》。1847年12月至1851年1月的《新莱茵报》时期,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以资本、劳动、世界市场和危机为核心概念和基本范畴,对建构科学的政治经济学思想体系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这种意义表现在:社会生产关系作为经济学的对象性地位日益凸显;找到了科学批判资本主义的入口;初步构建了经济学的一般理论框架。深入系统地对马克思《新莱茵报》时期的文本进行研究,对于探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思想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 经济与管理前沿探索
  • 王爱虎, 黄凌波, 贺裕雁, 王梦瑶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1, 23(3): 8-19.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21.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减排补贴背景下,构建提供差异化服务的私有港口与部分私有化的公有港口在竞争与合作情形下与政府的两阶段博弈模型,比较港口最优减排率与吞吐量决策、政府最优补贴率与私有化决策、港口目标收益以及环境污染,探讨港口私有化水平、服务差异度对港口、政府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无论港口是竞争还是合作,减排补贴政策都有很好的激励作用。在港口合作时,环境污染更严重,最优减排补贴率也更高。无论港口是竞争还是合作,私有化政策与港口服务的可替代程度有关。在港口竞争时,随服务差异化程度的减小,政府最优选择是将较高私有化的公有港口转变为完全私有化的港口;在港口合作时,随服务差异化程度的减小,政府最优选择是将较高私有化的公有港口转变为高度公有化的港口。
  • 彭虹, 林绍珍, 张祖娟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1, 23(3): 20-31.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21.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借助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产品相似度指数、产品分散度指数以及贸易强度指数对2009—2019年中美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互补性与发展潜力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中美农产品贸易虽然长期存在贸易逆差,但整体贸易结构合理,两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类别不重叠且差异性较强,体现出较强的互补性,双边贸易竞争性较弱,发展潜力较大,双边贸易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但相对美国而言,中国农产品出口多样性较弱的问题也应引起重视。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中美应加强双边农产品贸易合作,优化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环境的对策建议,并指出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背景下,中国也应积极制定农产品发展长期战略以提升出口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 刘孟飞, 蒋维, 王琦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1, 23(3): 32-44.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21.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立足金融科技蓬勃发展的现实背景,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了金融科技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机理,然后采用文本挖掘技术测算得到金融科技发展指数,并运用无导向DEA-Malmquist模型测算样本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值变化情况,最后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采用静态面板与动态面板SYSGMM估计相结合的方法对银行业整体及其异质性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我国银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实现了一定幅度的增长,增长的源泉主要来自技术进步。分类型来看,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农村商业银行最低。回归结果显示:整体上,金融科技发展对我国银行业的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对大中型商业银行的积极影响要明显强于小型商业银行。
  • 黄爱华, 黄卉卉, 刘文, 李漾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1, 23(3): 45-57.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21.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社交媒体作为一组集聚技术功能和社交功能的互联网应用程序,改变了组织和个人沟通、分享和合作的方式。以沟通可视化理论和互惠理论为基础,重点探讨工作导向和社交导向的社交媒体使用对员工合作行为的影响,并考察了这一影响过程的中介机制与调节作用。采用MPLUS及SPSS层次回归分析的方法对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区212份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工作导向和社交导向的社交媒体使用对员工合作行为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知识获取在社交媒体使用与员工合作行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第三,知识心理所有权负向调节知识获取与员工合作行为的关系。研究丰富了社交媒体的相关文献,拓展了社交媒体的后果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为组织和个人合理使用社交媒体和加强合作行为提供启示。
  • 法学
  • 何洪全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1, 23(3): 58-68.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21.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告知承诺制是一种基于申请人承诺而作出决定的审批方式,然而实务界和理论界对其性质认识不足。国务院文件中对告知承诺制的称呼和定位变动,地方政府则有契约管理、放弃审批和过程性便利措施等认识。学界有行政协议说、具体行政行为说、履职方式说、消极许可说等观点。但是,囿于行政行为中心论和对告知承诺制发展流变的观察局限,导致其论证各有缺陷。告知承诺制是在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条件下,出现的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的审批改革。从外部看,告知承诺制在不改变适用条件和法律效果的前提下,简化了行政审批的方式,对行政步骤进行了超常和便捷的处置。从内部看,以信用审查替代客观审查,并基于申请人信用担保,实现权利和责任的非即时性交割是其运行机理。实践中的互动型、阶段型、结果型承诺审批制度均在该外延之内。
  • 陈学敏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1, 23(3): 69-77.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21.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在诉讼目的、起诉主体与法律责任等方面与传统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有很大不同。这一新型诉讼虽有诸多优点,但从司法实践看,该制度的运行存在主体困境、管辖两难、程序不畅、责任障碍等问题。追根溯源,这与环境刑事与环境民事公益两种诉讼在诉讼目的、权利系属、诉讼原理上存在巨大差异不无关系。当前,在世界范围内,不管是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都不存在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作为一内生性制度,应在全面审视该制度的前提下和基础上,结合其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通过修正诉讼理念、健全程序规则、规范法律责任等方面加以完善。
  • 公共管理
  • 黄岩, 朱少瑞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1, 23(3): 78-85.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21.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宿舍劳动体制概念已经提出10余年。随着产业转移、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出现以及劳动力短缺,宿舍劳动体制开始出现松动,越来越多的工人选择在厂外租赁房屋居住。宿舍条件未达到工人要求是这一变化产生的重要因素,同时企业内迁本地招工,让宿舍失去了以往的意义;外来工厂本地工的新型组织形态使工厂失去了强制力;宿舍劳动体制本身的缺陷形成了对农民工的“驱赶效应”。但宿舍劳动体制这一概念的解释力依然存在,宿舍条件的改善和允许工人租赁房屋居住不代表工厂放松了对宿舍的严格管理。对于企业来说,宿舍再也不是控制工人的工具;对于工人来说,并不能简单地把企业提供宿舍看成一种福利。
  • 李贺楼, 徐强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1, 23(3): 86-95.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21.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自然灾害应对中,政府利用媒体力量将事件信息传递给公众,研究媒体上事件信息的议题讨论与政府建构的事件议题是否一致有助于了解政府危机沟通效果。以2018年台风“山竹”为例,基于网络议程设置理论分析自然灾害中政府和媒体的议程网络及其互动关系。研究发现,政府和媒体的议程网络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且呈现出“合”与“离”的两种交互状态。宏观层面看,政策议程和媒体议程均聚焦于政府行为、事件陈述、实用信息属性上;微观层面看,政策议程建构逻辑偏感性色彩,议程网络结构呈现议题集中化和核心化特征;而媒体议程建构逻辑偏理性口吻,议程网络结构呈现议题均匀分布特征。据此得出:政府要主动建构议题,掌握危机沟通话语权;积极发挥新媒体特性,提高政策议程传播效能;合理组合议题要素,通过输出逻辑引导社会舆论。
  • 公共管理·数字政府专题研
  • 刘红波, 邱晓卿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1, 23(3): 96-106.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21.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政务数据共享是提升政务服务能力的关键要素,厘清其影响因素及动力机制有助于提升跨部门业务协同能力,推动数字政府建设。通过对1990—2020年析出的147篇政务数据共享重要中外文献进行细读和分析,从技术、组织和系统三个维度探讨了政务数据共享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进而从激励因素(驱动力)和障碍因素(抗阻力)两个方面梳理了政务数据共享的关键影响因素,并针对现有数据共享理论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未来研究展望。未来在数据共享影响因素的内部关系、情境比较、纵向研究方法以及影响因素间的动态机制等方面存在进一步研究空间。实践中,政务数据共享存在技术支撑、组织创新和系统实现三条路径。此外,政治和经济激励机制、风险补偿机制和风险共担机制的完善将有助于政务数据共享的实现。
  • 王泽亚, 马亮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1, 23(3): 107-116.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21.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2017年中国28个省份324个村庄近万家农户的入户调查数据,以政务微信为例,实证研究了中国农村居民使用移动政务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使用政务微信的农村居民比例偏低,且使用政务微信的频率普遍较低;农村居民的年龄、民族、受教育水平、家庭经济水平及担任村干部情况等均对政务微信使用产生显著影响,而性别的影响不显著。研究还发现,村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越高,政务微信的使用频率越高。这些发现为推动农村居民更广泛地使用政务微信等移动政务提供了对策建议。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降低政务微信的访问技术门槛和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政务微信的服务体验;再者,政府有必要加大推广和宣传政务微信的力度,特别是充分发挥村干部的带头作用,提高村民的使用意愿;同时各级政府及村委会还应继续提高村民对政府的信任,进而推动政务微信等移动政务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和发展。
  • 建筑美学
  • 汤朝晖, 徐慧丹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1, 23(3): 117-124.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21.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中国传统艺术发展具有综合性与审美共通性。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交汇产物,而篆刻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相结合的工艺美术,二者同属于中国传统艺术的不同门类。通过分析二者共同的文化根源,归纳出二者审美共通性背后贯穿中国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并从形似与神似角度将篆刻艺术的篆法、章法、刀法和金石选材分别与中国传统建筑的营造形式、空间布局、实践推敲和选材物料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在对中国传统建筑与篆刻艺术审美共通性总结的基础上,探讨中国传统艺术之间审美共通性普遍存在的必然性,并对中国新生艺术具备审美共通性的普遍存在作出了展望,为中国传统艺术与新生艺术的未来发展与美学研究提供更宽广的时空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