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2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0-01-15
  

  • 全选
    |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专题研究
  • 黎友焕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0, 22(1): 1-11.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20.0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鉴于旧金山湾区科技创新发展处于世界前沿并引领全球科技创新潮流,且粤港澳大湾区与旧金山湾区发展条件颇为相似,拟对旧金山湾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的经验进行梳理。通过细致分析旧金山湾区拥有的高校资源、产业集群及中介服务体系等及其对科技创新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对标比较旧金山湾区的发展优势,从中厘清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总结旧金山湾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可资粤港澳大湾区借鉴的经验启示,最后提出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以期能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跻身国际一流湾区给予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并推动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 曹建云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0, 22(1): 12-21.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20.0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将福利可携性纳入跨境养老决策中,构建动态搜寻模型考察跨境养老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香港1997年以来跨境养老政策效果差的原因,并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跨境养老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1)在终身养老支出最小化决策原则下,香港长者可接受的内地养老资源的保留价格与香港长者想要返回香港养老的概率、香港养老资源价格、养老福利跨境可携程度正相关。现阶段,福利跨境可携程度低是跨境养老率下降、返港率上升的根本原因。(2)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福利跨境可携程度提高及香港长者对内地的认同感增强都能提高跨境养老率,但要延长香港长者在内地养老的持续时间,唯有提高香港长者对内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3)推进跨境养老,突破口是探索公共医疗服务跨境可携的制度安排,提高福利跨境可携程度。
  • 经济与管理前沿探索
  • 刘小勇, 梁洁莹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0, 22(1): 22-32.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20.0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14年广东省45个乡镇170个行政村500余户农户的调研数据,对生产性公共产品和民生性公共产品进行分类研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衡量农户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满意程度,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农户对农村公共产品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第一,广东省农户对生产性公共产品的满意度评价总体高于民生性公共产品。其中,广东省农户对电力服务和农村道路等生产性公共产品满意度较高,对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和医疗卫生等民生性公共产品满意度较低,对个别公共产品的满意度呈现出明显随地区分化的特点。第二,影响农户满意度最主要的因素是道路交通相关因素,包括通路情况、公路类型、交通便利程度;个体特征也对农户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 刘甜, 何广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0, 22(1): 33-44.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20.0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创业是贫困地区农户加速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路径。满足创业农户的信贷需求对巩固脱贫成果、加速贫困地区乡村振兴至关重要。基于6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观察和调研数据,以风险平衡模型为基础,分析了贫困地区农户创业类型异质性对信贷需求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贫困地区不同类型创业农户的信贷需求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这一差异是由不同创业类型的经营风险差异造成的。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农业创业经营风险较高因而农户信贷需求较小,非农创业和同时进行农业和非农创业的农户经营风险相对较低因而信贷需求较强。此外,创业年限对农业创业农户的信贷需求有正向影响,初始投资规模对非农创业和农业创业农户的信贷需求均有正向影响。
  • 涂智苹, 宋铁波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0, 22(1): 45-57.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20.0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中国转型经济背景下制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征,讨论不同制度逻辑之间的关系对企业战略行为的影响,构建了制度逻辑、管理者认知与企业转型升级响应行为之间关系的概念框架,并在文献推导的基础上构建出相关研究命题。研究认为:在市场逻辑主导下,企业转型升级顺从程度低;而在诱导性政策主导下以及在市场逻辑和诱导性政策相兼容的情况下,企业转型升级顺从程度较高。进一步引入管理者认知分析发现,在同一制度逻辑关系下,管理者认知的机会解释和威胁解释对企业转型升级响应行为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即管理者认知调节了制度逻辑和企业转型升级响应行为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和政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并针对本研究的局限性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李海东, 戎晓婕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0, 22(1): 58-71.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20.0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和组织冗余视角,以725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7—2016年面板数据为样本,并按照企业规模、所有权集中度、成熟度、所有权性质等进行分类,系统分析了研发投入跳跃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可用冗余、潜在冗余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研发投入跳跃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呈倒U形,即起初研发投入跳跃促进企业绩效,但是当跳跃超过一定幅度后,影响由正向变为负向。可用冗余负向调节研发投入跳跃与企业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相比于大型、所有权集中、成熟、国有企业,小型、所有权分散、年轻、非国有企业中,可用冗余对研发投入跳跃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负向调节更加显著;潜在冗余对研发投入跳跃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正向调节更加显著。
  • 黄曼, 朱桂龙, 刘芳, 李云健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0, 22(1): 72-81.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20.0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三螺旋模型为基础,旨在探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演进及动力机制。通过分析中潜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运用潜水设备行业2014—2018年的发明专利数据计算信息熵,探讨企业、大学与科研院所间的协同创新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潜水设备行业中产业发展需求是产学研协同创新演进的起源;(2)潜水设备行业中企业、大学、科研院所三者独立自主,又有紧密的联系,三螺旋演进依赖于大学和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紧密合作,而优质的产品技术输出是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演进的关键所在;(3)政府应积极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发挥其引导作用,通过建立一系列有效的机制为协同创新系统提供制度保障。
  • 法学
  • 郑玲丽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0, 22(1): 82-93.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20.0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3D打印设备关键零部件研发与制造”被2017年和2019年《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增列为“鼓励类”外商投资产业,但外商投资3D打印对中国现行《外资法》构成前所未有的监管挑战。协议控制(VIE)模式是否符合新《外资法》的外资定义,如何协调数据跨境自由流动与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矛盾等,由此带来诸多外资监管风险。中国亟须对21世纪引进外资产生的新的法律问题进行规范,及时回应全球价值链对国内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需求。鉴于近期美国加强关键基础设施及关键技术外资审查监督,欧盟更新外资监管框架,我国应从外资和东道国双重角度出发,基于公共利益原则,加强3D打印产业外资并购、国家安全、数据流动和经营者集中等方面的规制。
  • 刘清生, 郑海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0, 22(1): 94-101.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20.0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学理界与实务界大多将虚拟财产纳入财产属性范畴。物权说以物的各项特征去套用虚拟财产的特征,存在逻辑推理的错误和内容上的不严密性;债权说认为虚拟财产是债权凭证或合同服务的对象,混淆了债权关系之标的与标的物的区别;知识产权说与新型权利说均超出服务合同本身而片面讨论虚拟财产的属性。实际上,虚拟财产不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从本质上而言,它是由“0”和“1”组成的数据,而数据的本质是不具有任何财产属性的操作权限。玩家或游戏商拥有虚拟财产即表明其拥有了修改数据的操作权限,又因该操作权限源于服务合同的权利义务之内容,因而应将虚拟财产列入非财产属性范畴。
  • 瞿目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0, 22(1): 102-108.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20.0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职务犯罪案件的认罪认罚从宽由调查阶段的认罪认罚从宽和诉讼阶段的认罪认罚从宽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31条确立调查阶段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并对其条件和程序予以规定,相比在诉讼阶段适用认罪认罚从宽要更为严苛。由于在调查阶段与诉讼阶段对认罪认罚从宽的适用存在差别,当两者在对接时就可能产生一些问题。表现在形式性对接是否必然,即监察阶段的认罪认罚从宽是否必然导致在诉讼阶段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实质性对接如何处理,即如何保障和落实被追诉人的实体权利,以及是否有必要建立独立的职务犯罪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这些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会得到不同的答案,还有待实践的检验,以探索出最适合职务犯罪认罪认罚从宽的发展之路。
  • 公共管理
  • 叶贵仁, 陈燕玲, 欧阳航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0, 22(1): 109-118.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20.0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已有研究发现我国民众对政府信任存在“央强地弱”现象,乡镇政府信任问题尤为突出。研究以乡镇政府信任为关注点,基于现有文献,构建了一个可操作的理论假设模型,探讨乡镇政府作风转变与乡镇政府信任的多重关系。利用“中国乡镇民主与治理调查”大样本数据,通过路径模型的实证分析发现:乡镇政府作风转变会对乡镇政府信任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政府满意度、官民关系在两者间发挥着中介效应。研究揭示了作风转变影响政府信任的过程与机制,认为进一步加强乡镇党风政风建设,对改善官民关系及提升政府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进而能增强民众对乡镇政府的信任,促进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
  • 黄电, 冯彩凤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0, 22(1): 119-128.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20.0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新兴的共享经济模式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完善法律的同时创设监管制度是应对共享经济跨领域大规模发展所带来问题的关键。基于政府治理角度分析了共享经济发展中由于监管缺失产生的供需双方利益保护问题、信用不完善导致的市场失灵问题、不正当竞争涉及的垄断问题以及信息不对称下转租引发的法律问题,指出应对目前共享经济发展中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在于以共享为核心特征完善法律和政府监管制度。应通过确定闲置资源主体的法律定位来提升监管效力,在加强数据共享和增强信用意识的基础上保护供需双方合法利益,并建立专门的平台审查和准入制度以及信息登记和查询制度,从而进一步完善共享经济政府监管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