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2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3-01-15
  

  • 全选
    |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解丽霞, 王众威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3, 25(1): 1-7.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23.0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重要原则,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平衡和协调发展,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传递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价值追求。中国式现代化阐明了前进的方向、遵循的原则、选择的路径、奋斗的目标和追求的价值,这五个方面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表征。
  • 刘伟, 闫曼卿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3, 25(1): 8-15.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23.0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展现了集文明理念创新、文明结构创新、道路形态创新、实践形式创新于一体的系统性现代化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战略目标与发展路径的统一、文明要素与整体形态的统一、历史自信与历史主动的统一、党的领导与人民创造的统一、共同价值与文明特色的统一、独立自主与互动发展的统一,以不同维度的价值赋能和协同力量,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开辟与发展,彰显马克思主义系统方法论的实践光辉。
  •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专题研究
  • 文宏, 黄毛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3, 25(1): 16-24.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23.0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积极践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形成跨区域的应急管理共同体,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议题。应急管理共同体是维护社会系统稳定和高效运转的重要基础,对跨域整体性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应急管理共同体建设,是粤港澳大湾区向纵深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探索。以府际关系理论为基础,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理念、制度、体制和机制四大要素切入,分析推进应急协同中的管理症结与协同落差。围绕凝聚共识、对接规则、整合资源和融合利益等提出优化路径,丰富中国情境下跨区域应急协同治理理论,为推进应急治理体系和应急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目标靶向和路径参考。
  • 人工智能专题研究
  • 曾睿, 何伦凤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3, 25(1): 25-32.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23.0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脑机接口技术多领域扩散的应用观察,返观内视其大脑离身于躯体、意念“遥控”动作、物性超越于灵性的生长逻辑。在技术扩散中,脑隐私数据泄露化、脑意识恶意操纵化、脑算法资本垄断化、个人信息圈壁垒化的风险随之外溢。对此,须在寻求技术规制理论支持的基础上,结合锚定脑机接口技术的核心价值取向,搭建“神经权利”的法律保护框架,限定脑机接口技术的实践应用场景,预防脑机接口技术的资本垄断风险,对这些法律规制问题给予充分的时代回应。
  • 斯琴格日乐, 刘建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3, 25(1): 33-39.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23.0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智能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的产物,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智能时代的新范式,借助智能识别、数据采集、算法分析、信息推送、模拟仿真等技术环节,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载体、方法等技术层面的智能化转型,能够形成科学、精准、个性、灵活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及最大限度地满足受教育者成长和发展要求的教育手段与形式。智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育主体数据化、教育决策科学化、教育过程精准化等特点。在理论上可以通过数据、计算、模型、仿真等科学手段使经验性思想政治教育走向实证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上可以精准施教并有效评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思想政治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尝试性变革。
  • 马克思主义研究
  • 李根寿, 刘进旭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3, 25(1): 40-50.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23.0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之一,是贯穿党百年政治实践的价值关怀。党从争取人民解放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再到全面从严治党,生动演绎了人民至上观的党史逻辑。人民至上观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的创新发展,超越了以往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等一切旧式人民理论的思维桎梏,在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民江山论”“人民情怀论”“人民利益论”与“人民中心论”诠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至上观的时代要义,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的价值取向。
  • 经济与管理前沿探索
  • 于孝建, 廖至楠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3, 25(1): 51-62.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23.0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期权隐含尾部风险能够捕捉期权市场参与者对未来市场极端情况的判断,是市场不容忽视的一类隐含信息。基于上证50ETF期权,通过深度虚值期权定价公式估计隐含尾部风险,研究其对未来收益的预测能力。为了研究其与其他隐含信息间的差异,通过正交化方法构建出隐含尾部风险新息。研究表明,隐含尾部收益因子和隐含尾部损失因子对未来收益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将市场划分为不同发展时期,发现隐含尾部收益新息和隐含尾部损失新息的预测能力会发生变化,其中,看涨期权市场上过度乐观的情绪趋于缓和,看跌期权市场对尾部风险的判断能力有所提高。此外,看跌期权价格更容易受到投资者情绪的影响,隐含尾部损失所包含的信息更具有参考价值。
  • 李义娜, 王嘉霖, 魏玖长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3, 25(1): 63-77.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23.0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2000—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共同机构所有权能够降低股价崩盘风险,该结论在使用Heckman两阶段、PSM-DID等方法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影响机制分析的结果表明,共同机构所有权主要通过缓解代理问题和降低信息不对称两条路径影响股价崩盘风险。公司内部治理水平越低,作为外部治理机制的共同机构所有权在降低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方面作用越显著,这表明共同机构所有权与内部治理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替代作用。
  • 张峰, 吴莹莹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3, 25(1): 78-90.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23.0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以开放和合作为主要特征的时代背景下,合作能力已成为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根据企业边界,将其划分为内部合作能力和外部合作能力,并从动态资源管理理论视角分别探讨它们在提升不同类型创新绩效时的作用机理与路径。分析457个中国制造业企业样本,结果表明:第一,外部合作能力比内部合作能力对开拓型资源整合的影响更大;而内部合作能力比外部合作能力对稳固型资源整合的影响更大。第二,稳固型资源整合对企业工艺创新的影响更大;而开拓型资源整合比稳固型资源整合对企业产品创新的影响更大。第三,两种资源整合在合作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中扮演差异的中介效应。第四,环境动态性加强内部合作能力对稳固型资源整合方式的选择,同时也强化外部合作能力对开拓型资源整合方式的选择。
  • 梁大为, 王泽豪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3, 25(1): 91-101.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23.0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11—2019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粮食生产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粮食生产起到显著正向作用,且结论具有一定稳健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粮食生产的作用在东西部地区表现较为明显,中部地区则作用不显著。中介效应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城镇化路径作用于粮食生产,表现出正向传导效应。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育良好数字普惠金融环境,提高农户金融素养,进一步提升城镇化水平,推动粮食生产保质增效。
  • 法学
  • 卫跃宁, 赵伟中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3, 25(1): 102-114.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23.0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作为政治权力的监察权力概念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与近代社会契约论阐释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密切相关,契约论创造了平等个体的现代性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制约国家权力的权力分立理论。但是,这种不纯粹的权力分立理论的背后特征是“占有性个人主义”,其以实用性为目的出发仍无法遏制现代化滋生的腐败。为此,卢梭通过“普遍意志”的概念为监察权力奠定了道德基础;经康德政治哲学对卢梭的改造后,先验道德基础与现实制度设计的矛盾仍然没有得到化解,只有到黑格尔那里才为国家主义提供了现实性的存在依据。最终,马克思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建立在国家主义的前提之上,诞生了奠基于伦理共同体的“自我革命式”的监察权力的概念,使其真正地落地。
  • 李俊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3, 25(1): 115-126.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23.0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老龄人口社会保障的宪法规范基础包括社会主义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国家目标规定,也有尊重和保障人权、实质平等权以及发展退休制度、社会救助制度、保障社会救助权等国家任务规定。该宪法规范框架类型上归属于宪法积极规范,性质上归属于目标规范和弱行为规范。宪法积极规范的特征及其规范性质决定了其制度实施中一般实施应主要由立法机关承担,其规范实施则涉及老龄人口社会保障宪法规范的具体化,包括通过立法技术层面的规范设计实现具体化和通过宪法释义学层面的解释实现具体化。规范设计上应关注宪法规范实质内容和实现程序的具体化,解释上应基于体系解释与目的解释方法,关注国际人权公约和国际组织规定并借助比较法和国家理论,实现解释的融贯与协调。
  • 黄明涛, 王冕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3, 25(1): 127-136.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23.0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行政处罚决定公开不仅具有规范执法活动和建设透明政府的内在逻辑,而且其制度目的包括满足公众监督权和知情权,但由于公开的方式、内容不同,此种信息公开隐含了侵犯行政相对人隐私权的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三十八、三十九和四十条,作为隐私权的宪法依据,共同搭建了这一权利的规范基础。隐私权作为一项事关个人生存、体现人的价值、实现个人发展、保护个人精神追求的基本权利,不应当被随意减损。以对一起嫖娼行为的行政处罚决定之公开为例,从合法性和合宪性角度对该公开行为进行考察:合法性要求公开主体、程序、内容等方面要符合法律的规定,合宪性更要求公开行为要符合比例原则,符合宪法的原则与精神,具备合理性。该行政处罚决定的公开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合法性存在瑕疵,并且在必要性和均衡性方面值得商榷,不能给予合宪性认同。
  • 陈红彦, 徐菲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3, 25(1): 137-145.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23.0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了中欧班列的高质量发展,催生了具有新功能的铁路提单。虽然铁路提单的使用未达商业习惯的构成标准,可直接适用于铁路提单的法律规则尚不明确,但“铁路提单第一案”的司法判决一定程度上认可了铁路提单物权凭证功能的拓展。目前商业及司法实践暴露了铁路提单面临的法律困境,须重新审视铁路提单的新功能,明确铁路提单各方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并在法律层面予以固定。在铁路提单规则构建方式上,考虑出台司法解释正面澄清和回应与铁路提单的相关争议,以“铁路提单第一案”为参照,在类似纠纷的审判中强化铁路提单的功能。为使铁路提单能够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推广,还须强化国际共识,实现铁路提单国际化规范化使用的目标。
  • 公共治理_社会治理专题研究
  • 叶勇, 吴懿君, 陈燕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3, 25(1): 146-156.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23.0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数字技术赋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已然成为新时代一种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结合数字治理理论和赋能理论,通过对福州市鼓楼区“一线处置”社会治理改革的实践考察,描述城市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数字技术赋能的一些实际情境、动态过程和多元网络,尝试搭建数字技术与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之间“赋能关系”的分析框架,挖掘其生成逻辑与运作理路。研究发现,数字技术赋能包括技术赋能、结构赋能、情感赋能三个维度,围绕资源整合、治理闭环、规则约束、权能平衡、协同共生、动力激活、情感扩散等内容,为打造高质量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