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2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9-10-20
  

  • 全选
    |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专题研究
  • 徐枫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9, 21(5): 1-11.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19.05.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创业投资中心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聚集创新资源,推动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创业投资发展现状,通过构建“创业投资中心发展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大湾区创业投资在全国的地位和发展前景。研究发现:大湾区的创业投资发展水平仅次于长三角城市群,居全国第二位。但区域内的创业投资发展不均衡,深圳一枝独秀,没有发挥创业投资的辐射效应。大湾区内,广州须从完善创投政策体系、加强穗港澳科技合作、深化穗港澳金融合作等角度入手,大力推动创投产业发展,与深圳共同形成类似硅谷和旧金山创投双子星城市群的格局,辐射整个大湾区,带动湾区内其他城市创投的发展,成为比肩旧金山湾区的国际创投中心。
  • 梁江川, 刘少和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9, 21(5): 12-19.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19.05.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区域品牌是多种联想要素集成优化的符号系统。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概念经历了小、中、大湾区的历史演进,三地旅游联合营销也经历了一个从战略构想到实质运作、从市场驱动到制度驱动、从模式固化到融合创新的发展过程。区域品牌化是一个不断建构和提升的非线性过程,品牌营销要与本体概念的时空演变俱进。基于对大湾区旅游发展相关规划文本的编码和分类,构建了反映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共识的大湾区旅游品牌开发要素体系,提出一种不同于传统商品营销范式的“一元、二面、四维”的区域旅游品牌共建理论模型。从要素跨界集聚融合、全方位社会关系维护、长期过程管理三方面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品牌共建的现实路径。
  • 马克思主义研究
  • 张国启, 邓信良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9, 21(5): 20-25.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19.05.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与使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临诸多挑战,为了践行自己的初心与使命,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初心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理想的意图”,即提供了价值目标、价值理想、价值标准;而全面从严治党为坚守党的初心提供了“理想的力量”,即提供了动力保障、铸就了实践主体、提供了实践途径。科学把握坚守党的初心与全面从严治党的逻辑关系,必须将“全面”与“从严”紧密结合起来管党治党,必须将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加强对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的思想教育。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将党的初心落到实处,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党的建设与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经济与管理前沿探索
  • 朱桂龙, 杨小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9, 21(5): 26-33.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19.05.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开放式创新的背景下,从单一层面的视角研究产学研合作问题并不能清晰地解释相似的合作项目有些能够成功而有些则失败这一现象。因此,从大学的角度,分别基于心理学理论和组织间关系理论,明晰了学者个人、科研团队和共同体组织三层次下的产学研合作动机的不同维度,构建了多层次产学研合作动机的框架,讨论了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动机的博弈问题,打开了高校产学研合作动机这一“黑箱”,拓展和丰富了高校产学研合作研究,为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实践的激励机制提供了理论的指导。
  • 张国鹏, 李乾, 王玉斌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9, 21(5): 34-42.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19.05.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的有效联结对农民分享农业产业链增加值、提高收入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实地调研,将合作社与企业的联结模式归纳为合同分工型、参股分工型、产业联盟型、社企一体化型。分析、比较不同联结模式的特点和机制,勾勒出联结模式的三种演变路径,即从商品契约向要素契约的转变、从市场约束向制度约束的转变、从产品(个体)竞争向产业链(群体)竞争的转变,并指出合作社只有通过领办企业才能获取全部产业链增加值。建立博弈模型,分析得出增加违约成本有利于联结模式的稳定。研究启示:增强利益约束力度、丰富利益联结方式、改善利益分配机制的发展趋势,并引导合作社兴办精深加工实体,有助于合作社获取更多产业链增加值。
  • 黄丽英, 何乐融, 刘晓静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9, 21(5): 43-53.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19.05.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2009—2016年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民营企业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从补助类型的角度评估了政府补助对中小企业OFDI的因果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一般性政府补助和政府非国际化补助并不会影响企业OFDI,而政府国际化补助与中小企业OFDI之间既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也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进一步考察行业竞争程度和区域制度环境对政府国际化补助作用效果的影响,发现对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中小企业而言,政府国际化补助对企业OFDI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 法学
  • 肖建国, 李佳意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9, 21(5): 54-61.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19.05.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在赋强公证的执行理论研究上尚显薄弱,就其债权争议是否可诉存在分歧,莫衷一是。而案例分析表明,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对此问题的裁判也并不一致。同时,就赋强公证的既判力问题,学界和实务采取不同立场。尽管有对公证机构公信力的尊重、对债务人拖延程序、对“一事不再理”原则的考虑,但是更应该被重视的应是当事人的程序保障是否充分。应适当放宽赋强公证的债权争议之可诉性,在此基础上,对此问题再考虑追求诉讼经济。
  • 卢少锋, 刘妍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9, 21(5): 62-69.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19.05.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刑事辩护全覆盖的试点为被告人的辩护权引入了新的程序性救济的分析标准,法院未履行通知辩护职责则要承担程序性制裁的后果。以程序性制裁理论为基础,对于法院未履行通知辩护职责的程序性制裁进行内涵的释明和分析。通过试点期间有关该程序性制裁所作出的裁定,总结相应司法运行状况,即法院对该程序性制裁适用较为主动、审理以书面为主、制裁率低且适用对象多为普通一审程序,进而得出适用该种程序性制裁的困境。最后,结合前述问题提出完善建议,即以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构建多层次的审查标准、法律援助的互动以及多元化、程序性上诉审理的公开化为探索路径,以期其能够被即将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主流化,为被告人辩护权的救济贡献力量。
  • 公共管理
  • 解丽霞, 徐文蔚, 李泉然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9, 21(5): 70-78.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19.05.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社会政策在因应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上目前形成了三种主流视角:整合视角、权利视角和发展视角。近年来,包容性视角逐步兴起,但这一视角下的研究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基于此,本文在阐释包容性社会政策意涵的基础上,将其与当前农民工市民化所遭遇的现实问题进行关联,剖析包容性社会政策在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上的优势。在包容性社会政策视角下,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解决应以就业政策的革新为核心,以社会福利体系的构建为主要内容,以社会救助政策的完善为基本原则,以社会工作的发展为重要手段,在包容性社会发展的理念下,逐步革除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各种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包容性社会政策体系的建构方案。
  • 方俊, 王凌颖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9, 21(5): 79-90.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19.05.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14—2018年广州市网络信访数据,从政府、公众、信访事项三个角度,分析了处理层级、涉及部门、社会关注度、信件类型、信访次数、影响范围、复杂程度等因素对网络信访的政府回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多次信访的事项、影响范围较小的事项以及涉及部门少的事项更容易得到彻底解决;咨询类事项相较于意见建议类和举报投诉类事项更容易得到解决。在当前的背景下,网络信访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加强对初次信访的解决以及对信访事项的追踪调查,同时应重视影响范围较大、涉及部门较多的事项,强化信访事项涉及的横向部门以及纵向政府之间的沟通合作,提升政府回应。
  • 麻宝斌, 马永强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9, 21(5): 91-100.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19.05.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分配公平为视角,首次构建了分配公平通过政府信任影响纳税意愿的理论模型,并利用“当代中国社会公平感状况”2017年全国调查数据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分配公平对政府信任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对财富和机会分配公平状况评价越高的个体,对政府的信任程度越高。政府信任对纳税意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越信任政府的人,越愿意主动申报纳税。机会公平感不但能够直接影响纳税意愿,而且能够通过政府信任间接影响纳税意愿,政府信任在机会公平感和纳税意愿之间发挥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分配公平和政府信任对于国家税收的重要意义。
  • 黄嘉文, 赵静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9, 21(5): 101-111.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19.05.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政治信任是新时代评价政府制定方针政策、履行社会职能的重要指标。运用“中国乡镇民主与治理调查”数据,分析农村青年基层政治信任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由于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青年人处于价值观形塑的重要阶段,农村青年逐渐形成相对独立的政治价值观念,他们的政治信任程度略低于农村普通居民。在影响因素方面,制度绩效是农村青年基层政治信任的重要来源,政治绩效的影响效应大于经济绩效。相比较而言,文化因素对他们基层政治信任的影响十分有限,仅有社会信任与政治信任呈现显著的正向关系。推行基层民主政治改革有助于强化农村青年的政治觉悟,并提升政治绩效对政治信任的影响力,但并未对他们的民主价值观产生根本性作用。
  • 新闻传播
  • 佘世红, 徐芷薇, 刘倩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9, 21(5): 112-119.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19.05.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全球14家境外英文媒体在2017年12月4日至12月22日发布的关于广州《财富》全球论坛的报道发现:英美主流媒体对广州《财富》论坛的报道存在数量极少或缺失的情况;境外英文媒体基本上采用了差异化的报道框架,主要表现为客观报道与主观批评两种框架;报道内容以经济贸易、企业管理、科学技术为主,与论坛关联度较低的政治、文化、社会类议题数量较少;报道态度倾向总体上较为客观,并以正面报道为主。进一步讨论境外英文媒体对广州《财富》论坛报道框架产生的原因。一方面,该论坛是全球知名的经济盛会,故西方媒体相关报道集中在财富与发展的主题;另一方面,地缘关系、政治关系、外交关系及意识形态的差异影响媒体的议程设置与报道的态度,导致少数西方主流媒体报道缺失或采取批评的框架来开展相关报道。
  • 高等教育
  • 范家巧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9, 21(5): 120-126. https://doi.org/10.19366/j.cnki.1009-055X.2019.05.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综合分析校园文化建设与阅读推广内在关联的基础上,针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大学生阅读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探寻构建高校文化建设与阅读推广有机融合的方法,创建文化建设视阈下的阅读推广机制,并提出文化建设与阅读推广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指出应在成立专业化的阅读推广机构、制定规范化的阅读推广制度、打造系统化的阅读推广体系等九个方面实行突破,进行阅读推广机制创新和发展。通过分析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与阅读推广融合的实践案例,分享了以创新阅读推广机制为指导开展的系列阅读推广实践经验,为广大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和阅读推广工作者提供实证参考。